胆囊结石 ( calculus of gallbladder;Cholecystolithiasis )
别名: 胆囊结石;calculus cholecystitis;结石性胆囊炎
解释 收起

概述: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原发性或继发性 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或 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但临床实际上,单一部位的结石是可能的但并非常见,往往几种部位的结石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欧美各国的 胆石症患者其胆石多发生在胆囊内,仅少数病例(10%v25%)是原发于胆管中。但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我国广大的沿海地区,则大多数的胆石(50%v90%)是胆管的原发性胆色素性结石。不同部位的胆石,其形态、大小和成分等一般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推想其形成的机制也是不同的,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也将因人而异。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梁力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描述为:">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发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多于男性。
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如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最常见的疾病。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其成因目前认为是胆汁成份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分泌了胆固醇过饱和的胆汁,在胆囊内结晶、沉积析出,在促成核因子的作用下,胆囊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进成核而形成结石,如存在慢性胆囊炎,胆汁淤滞更有利于结石形成。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